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7:56:58    次浏览
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,疼痛已经成为继体温、脉搏、呼吸、血压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。术后疼痛常见吗?西安红会医院许鹏主任介绍,术后疼痛普遍存在。86%的患者在术后住院期间存在疼痛,其中90%为中重度疼痛。84%的患者术后2-5年内存在疼痛。38%的患者因为术后疼痛再次住院,是术后再次入院的主要原因,因此增加医疗花费。疼痛有哪些危害?术后疼痛是机体受到创伤、感染、手术等刺激后的一种反应,包括生理、心理和行为等多方面1、不愿深呼吸,膈肌活动受限,呼吸功能下降。2、不敢用力咳嗽,不利于分泌物排出,可能导致肺部感染等并发症。3、活动受限,导致肌肉萎缩、关节僵硬、深静脉血栓形成、尿道和膀胱肌运动。4、减弱引起尿潴留5、引起心率加快、血压升高6、睡眠质量下降、失眠7、影响情绪、产生焦虑、抑郁、沮丧、恐惧8、急性疼痛控制不好有可能发展为慢性疼痛,长期困扰患者关于围手术期的疼痛管理,为什么要进行围手术期的疼痛治疗?1、减轻术后疼痛、提高生活质量。2、缓解紧张情绪,减少心血管系统并发症。3、让患者敢于深呼吸和咳嗽、减少肺不张、肺部感染的发生。4、便于患者早日下床活动,减少长期卧床可能会引起的下肢静脉血栓、肺栓塞等问题、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。5、让患者充分进行康复锻炼取得最佳治疗效果。围手术期的镇痛原则?1、重视疼痛宣教,选择合理评估。2、倡导按时镇痛:现代疼痛管理倡导定时镇痛,而不是按需镇痛,以确保镇痛效果,降低给药剂量,降低副作用。3、尽早治疗疼痛:疼痛一旦变成慢性,治疗将更加困难,因此,早期治疗疼痛非常重要。对于术后疼痛的治疗,提倡在伤害性刺激发生前给予治疗。4、预防性镇痛:是指在术前在疼痛出现之前给予相应措施,可减少创伤应激,防止中枢敏化导致的痛阀值降低,减少术后止痛药的用量和延长止痛时间。5、提倡多模式镇痛:联合应用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,发挥镇痛的协同或相加作用,降低单一用药的剂量和不良反应,同时可以提高对药物的耐受性、加快起效时间的延长镇痛时间。6、注重个体化镇痛:是指要考虑到患者的适应症、依从性、经济状况等,使得患者在应用最小的药物剂量的情况下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。